在为整车厂商配套生产零部件的过程中,会有部分产品因为没有达到配套标准而没有供应给整车厂商。有些零部件企业为减少损失,就会通过“三产”公司将这些不达标产品销往配件市场,这就是最初所谓的“三产”配件。
早期时候,为国内整车厂商生产配套零部件的企业,大多是隶属于几大汽车集团或是与其有着各种裙带关系的企业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,国有企业 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于是零部件企业也通过工会、党委等组织成立了一些“三产”公司。除发展第三产业外,这些下级公司有时候也会直接从事部分零部件销售 甚至生产工作。
现如今,随着经济体制及政策的改变,所谓的“三产”公司大部分已经撤销或改制,但“三产”的名字却留了下来,而且成了一个宽泛而模糊的概念,市 场上的很多产品都被人称为“三产”配件。其中一部分是前面所说的没有达到配套标准的产品。一些零部件经销商嗅到商机,通过各种关系以低廉的价格,甚至是废 品的价格将这些产品买下来,再拿到配件市场上去销售。但是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和企业管理的完善,此类“三产”件在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少了。
现在更多的“三产”配件实际上指的是“高仿件”和“翻新件”。由于消费者对原厂配件的需求,在利益驱使下,有些非配套零部件企业就会仿制配套企业的零部件产品。还有个别不良企业,将回收的旧件进行翻新处理后再次销售。很多人习惯将这些配件统称为“三产”件。
对于维修企业来讲,其问题在于质量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。那些没能达到整车配套标准的配件,其问题可能是各种各样的,而那些仿冒和翻新的零件, 其质量就更没有保证了,危害也更大。迫于经营压力,现在有些配件经销商会在给客户的批量配件中掺入一部分“三产”配件,这样一来,无论对于经销商还是对于 维修企业都像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,一旦“爆炸”,就会彻底失去客户。
那么,“三产”配件何时才会彻底消失呢?客观地说,目前市场上的“三产”配件已经比几年前少了很多,但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失,究其原因,仍 是“利益”二字。现今的汽车后市场,零部件流通渠道复杂、流通环节多,无论是配件经销商还是维修企业,都反映利润空间越来越小,生存压力越来越大,这也就 迫使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攫取利润,使用“三产”配件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。
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,我国的汽配行业依然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环境。要彻底杜绝这种现象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需要管理机构完善政策法规,行 业协会加强引导和监督,整车厂商开放售后市场,配件生产企业强化管理,配件经销商加强自律,维修企业诚信经营。只有建立起成熟、完善、规范且开放的汽配市 场秩序,使产业内的各环节企业都能通过正常的经营获得合理的利润,到那时这一问题恐怕才能根除。